基辛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收藏
基辛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收藏(Evgeny Kissin),1971年10月10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俄罗斯犹太家庭,六岁时就被誉为神童,引起全球关注。凭借精湛的演奏技艺和强而有力的触键,基辛被公认为是俄罗斯钢琴学院派伟大的继承者。基辛演奏曲目广泛,长期以来一直以诠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别是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的作品见长。
但是有一点,这些年来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基辛是极富特质、卓尔不群的贝多芬作品演奏者,他是继埃米尔·吉列尔斯以后,出生于的贝多芬最佳演绎者。1995年,基辛以其特有的天赋与锐气,与詹姆斯·莱文指挥的英国爱乐管弦乐团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第二、第五钢琴协奏曲》(Sony, 9/97–nla)。其钢琴独奏部分,充满朝气华丽流畅,演奏技巧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在贝多芬那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高音区段落里,基辛的演奏堪称精妙深奥,其细如发丝的力度变化以及对美妙乐音的整体把握,都是非常罕见的。
2008年半岛·体育官网,在伦敦艾比路工作室里,基辛又录制了一批新唱片。1957年,吉列尔斯也是在这间工作室里,录制了自己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Testament,4/97)。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尽管新发行的唱片中,钢琴的声音毋庸置疑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美感,但就整体而言,作品演奏效果的变化并不是太大。基辛的介入,果断地扭转了这一局面。是否在一开始的时候,对管弦乐队和独奏演员的期望值上就存在着差距?如果是这样,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制作也就土崩瓦解了。
今天,在基辛46岁生日的日子,我们为大家奉上这位俄罗斯天才音乐家和科林·戴维斯爵士及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这套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这样的作品虽然还谈不上最优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录制全套贝多芬钢协的历史音乐家名单上,基辛一定可以是一位的(当然,我们这里也可以怀念一下上世纪70年代同样是科林·戴维斯爵士/伦交和科瓦切维奇合作的那版超级经典的全集,以及肯普夫/莱特纳/柏林爱乐那样的绝世名篇)。
基辛以紧凑的节奏,演奏了气势宏大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里的回旋曲,尽管人们对其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诙谐快板,尚存质疑。贝多芬热衷于制造震撼感,但在一个尽管速度较慢但同时又是一个美丽枢接的开头乐章(基辛在这里恰当而有趣地演奏了贝多芬那较短的第二个华彩乐段)以及庄严的广板结束以后,最后一个乐章中狂暴的气势,似乎并没有使作品达到整体上的平衡。
尽管戴维斯的指挥有着速度较慢的节奏,但在《第二钢琴协奏曲》里,基辛的钢琴独奏部分辉煌无比,有着春天般的美丽。整个演出是成功的,特别是最后一个乐章,基辛以一个急速的快板,向管弦乐队发出战书,这是典型的贝多芬式诙谐,高度严肃的调性被用来隐喻屈服于生命力量的无奈。
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第一”末乐章的不平衡感并没有再度出现。很多时候,试图将钢琴家和指挥家合二为一的尝试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一旦超越了这种令人沮丧的演奏形式,基辛和戴维斯的合作,也就不战而胜了。
如今,科林·戴维斯爵士已经越来越偏爱音乐中的抒情因素,声音反而居其次。在《第四钢琴协奏曲》中,展开的弦乐部分,拉出全神贯注的八个小节,对应着钢琴的开场白,很少能像这样使人刻骨铭心(第十小节里,重音落在C大调上的和弦,实属神来之笔)。这样的开场白过后,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基辛已经完全是游刃有余,以其独特的影响方式,凝望着苍穹,巧妙地煽动着一丝不苟的伴奏者。
自由率性的基辛,允许自己有了片刻的沉思冥想。当然,这样美妙的时刻,离不开管弦乐队的烘托,也依赖于基辛自己对键盘游刃有余的掌控。
我们从他们俩之前出版的唱片中得知,《皇帝协奏曲》里的独奏演员和指挥家是多么的优秀。现在,这个版本的唱片同样没有令人失望。基辛对开头那庞大华彩乐段的认知完完全全是俄罗斯的风格,相对于他的同胞钢琴家普列特涅夫的那张唱片(DG,6/08)来说,更显微妙但又不过分极端。
贝多芬一共作有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另有小提琴协奏曲的钢琴配器,一般称为第6号钢琴协奏曲;还有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WoO.4),加起来一共有7首。在贝多芬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一、第二号明显继承莫扎特与海顿的传统,其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第三号协奏曲中,开始出现贝多芬个性追求的那种戏剧性冲突,钢琴被赋予明显的。第四号协奏曲增加了阴柔与阳刚之间的对比,乐队更富动力,钢琴的个性更给予充分的发挥。而第五号协奏曲因为华彩乐段与乐队效果的烘托,使整部作品成为高涨的情绪与豪迈的的写照,闪烁着辉煌而又耀目的美。这5首协奏曲,尤其是后3首为浪漫主义协奏曲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基辛1971年10月10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犹太家庭。两岁开始在钢琴上弹奏他所听到的旋律,在还不会读谱的情况下就可以完全靠他惊人的听力记忆演奏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六岁进入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他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夫洛芙娜·坎托尔。
五年级时基辛举办了第一场独奏会。随后的1984年3月27日,与莫斯科爱乐乐团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柴可夫斯基大厅连续演出两首肖邦钢琴协奏曲,使他从此声名鹊起。
14岁的时候,基辛开始到日本与西欧等地演出并广受好评,在1988年更是与卡拉扬及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震惊欧洲。1989年开始在DG等唱片公司录制专辑。苏联解体前夕基辛和他的家人以及恩师安娜离开俄罗斯前往美国,1990年9月30日在卡内基的美国首演获得巨大成功。他被誉为是自霍洛维茨以来最好的钢琴家。
除了到世界各地巡演和录制唱片外,基辛现在多了个爱好,就是写小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他的个人网站看看()。
今年,基辛出版了他的自传《回忆与思考》。前两部分描述了基辛在俄罗斯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主要是他对其他钢琴家和指挥家的看法,以及他早年遇见的人的回忆和事业。还有他自己的音乐和诗歌作品,以及一些音乐会。这本书还提供了基辛的生活理念和他对人性的理解。他不会沉迷于虚伪的谦虚,对这个世界,他总是真情面对。
在中断25年之后,今年6月,基辛重归DG并签署了新的独家合约。他曾为这家唱片品牌录制过若干标志性的唱片,并于8月发行了这套双CD的贝多芬新专辑,曲目由基辛挑选的过去十年现场演绎的贝多芬作品组成,包括“月光”、“热情”、“告别”等。